策驰影院
策驰影院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同是扫黑题材,《狂飙》封神,《以法之名》争议不断,差别在哪?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7-04   浏览次数:5



在国产剧的长河里,扫黑题材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存在。《狂飙》与《以法之名》,这两部同样聚焦扫黑的剧集,却在口碑、热度和观众反馈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那么,为何《狂飙》封神,《以法之名》却争议不断呢?一起来看很哥解密:



让我们先从大家最关注的豆瓣评分说起,电视剧《狂飙》开播后那叫一个势如破竹,评分稳步上升,最高飙到9.0分,虽说现在稳定在8.5分,但依旧是高分国产剧的代表,和热播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站在了同一梯队 ,评分人数超50万,这数据足以证明它的火爆程度。



反观《以法之名》,开分6分,如今涨到7.6分,评分人数24151人。这分数一出来,争议就没停过。支持的一方觉得被恶意一星“团建”了,分数远低于预期,本应8分往上;质疑的一方则吐槽中期节奏拖沓,14 - 18集单集有效剧情只有20分钟,看得人干着急。



聊完豆瓣评分,咱们再说说口碑与市场表现。有一说一,电视剧《以法之名》可圈可点的地方确实不少。

题材上,它堪称国内首部聚焦检察院“自查黑幕”的剧集,把司法系统内部的腐败问题赤裸裸地揭露出来,像“万海案”牵扯出的保护伞,让人看得倒吸一口凉气,这尺度确实大胆。



演员们的演技也相当出彩,张译把检察官洪亮的隐忍和世故演绎得入木三分,蒋欣塑造的女检察官刚柔并济,李光洁的亦正亦邪也让人眼前一亮,收获了不少赞誉。

而且,它改编自孙小果案等真实事件,台词犀利,“法律要是长了眼,第一个该查监控死角”,直接戳中现实痛点,社会价值拉满。



但它的争议点也不容忽视,比如前4集铺垫冗长,剧情进展缓慢,中期更是拖沓得厉害,不少观众说看得不耐烦,想直接弃剧。

有趣的是,它在不同平台的评分差异巨大,微博开分9.1、虎扑9.7分,和豆瓣7.6分形成鲜明反差,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数据表现倒是很亮眼,央视收视峰值破2.5554%,优酷更是热度破万,云合数据市占率登顶TOP1,两天暴涨了6倍,这样的数据看来还是有不少观众买账的。



与《以法之名》相比,《狂飙》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了,尤其是人物刻画简直绝了,张颂文饰演的高启强,从一个被欺负的小商贩一步步成为只手遮天的黑老大,这个逆袭过程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成了现象级角色,甚至引发了“反派共情”的讨论,大家一边痛恨他的恶行,一边又对他的身世和经历感到唏嘘。



另外,该剧的叙事张力十足,二十年的正邪缠斗,剧情紧凑得像上了发条,在追剧的过程中你会发现,《狂飙》全程无注水,一个接一个的反转,让人看得目不暇接,追剧追得停不下来。

不过,人红是非多,《狂飙》也有被吐槽的地方。有人批评它“美化黑社会”,过度渲染反派成长史,却弱化了受害者视角,让人感觉价值观有点跑偏。



而且主角戏份失衡,张译饰演的安欣后期戏份减少,高启强反而成了实际焦点,让不少冲着安欣来看剧的观众有点失望。可这些小的瑕疵并不影响它成为全民追剧的爆款,爱奇艺热度破11000,创历史纪录,掀起了全民追剧的热潮。



接下来我们再深入剖析一下两部剧的核心差异,从题材侧重来看,《以法之名》侧重于司法系统内部反腐,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狂飙》则聚焦黑社会发家史与警方斗争,展现了黑恶势力的崛起与覆灭。

角色塑造上,《以法之名》是群像戏,每个正派角色都有自己的缺陷,更贴近现实生活;《狂飙》则是反派高启强的人物弧光完整,成长轨迹清晰,让人印象深刻。



价值观导向方面,《以法之名》强调法律信仰,对腐败零容忍,没有一丝美化;《狂飙》却因为反派的魅力,引发了一些“慕强”争议,让人对正邪的界限产生了一丝模糊感。

叙事节奏上,电视剧《以法之名》前期慢热,中期拖沓,后期才逐渐发力;《狂飙》则是全程高能,反转密集,从第一集就紧紧抓住观众的心。



社会反响也不同,《以法之名》被政法高校用作教学素材,专业性得到认可;《狂飙》则带动了“高启强同款《孙子兵法》”热销,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从这两部剧的对比中,我们也能反思一些行业问题。评分公信力一直是个争议点,《以法之名》疑似遭遇有组织差评,反映出豆瓣等平台在反黑机制上还有待加强。

记得之前的《藏海传》也有过类似情况,豆瓣7.1分,IMDb却高达9.1分,这让大家对平台算法的公正性产生了质疑。创作方向上,《狂飙》证明了“反派魅力”能带动热度,但也容易模糊正义边界。



电视剧《以法之名》坚持“去爽感”写实,却因为节奏问题牺牲了部分观众,这也给创作者们提出了一个难题:如何在追求艺术表达和吸引观众之间找到平衡?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狂飙》豆瓣评分8.5分,《以法之名》7.6分,虽然分数有差距,但《以法之名》开分是时间还比较短,又遭遇了恶意评分,未来还有上升的空间。

如果你追求强剧情张力和反派人物深度,那《狂飙》绝对是你的菜;要是你倾向司法写实、群像演技及社会议题反思,不妨试试追《以法之名》。在这里,建议观望一下《以法之名》后续的节奏优化情况。



感觉《狂飙》和《以法之名》这两部剧就像是扫黑题材的两条探索路径,一个以人性复杂性破圈,一个以体制内自省拓界,都在推动着类型剧的进化。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