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影院
策驰影院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阵地》收视创新高 文化抗战点燃全民爱国魂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9-23   浏览次数:3

“笔墨为刀枪,文心筑长城”“《阵地》用‘文化抗战’这一独特切口,拍出了新鲜感与厚重感。”“文科生必看,这才是文化人该有的抗战”……文化抗战剧《阵地》自9月16日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以来,迅速掀起观剧热潮。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阵地》首播收视率高达3.059%,收视份额13.074%,强势登顶同时段全国收视榜首,成为今年首部首集收视即破3%的革命题材剧,被观众誉为“2025年最具文化气息的抗战剧王炸”。

《阵地》由严从华担任总制片人,钱林森编剧、高希希执导,冯绍峰、李晨、徐璐、王丽坤、王劲松、张博等实力演员主演,首次填补题材空白,将镜头对准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峥嵘岁月,以文艺的力量再现那段以笔为枪、以文铸魂的抗战历史。播出一周,该剧不仅收视一路走高,更在社交媒体引发如潮好评,观众纷纷表示:“看完《我们的河山》《归队》,再看《阵地》,才明白抗战不仅有烽火硝烟,更有文化人的风骨与坚守!”



文化抗战的全景再现:笔墨为枪、文心似火,筑起不屈的精神长城

“卢沟桥的枪声,击碎了文化人宁静的书斋梦。”正如剧中所述,《阵地》以1938年至1944年的桂林为大背景,系统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抗战运动。通过周恩来、李克农等人的运筹帷幄,夏衍、郭沫若、田汉、欧阳予倩、巴金等百余名文化界精英汇聚桂林,以《救亡日报》为舆论主阵地,以新闻、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为武器,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救亡运动。

导演高希希以电影级的视听语言,将这段历史还原得淋漓尽致。剧集聚焦1938年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兴起,生动呈现《救亡日报》在夏衍、郭沫若等人努力下创刊、复刊的艰难历程,以及文化人面对国难毅然以笔为枪、投身救亡的凛然风骨。硝烟与墨痕交织,危机与坚守并存,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有网友评论:“他们用文字向日本帝国主义开炮,筑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文化长城……那些我们只在教科书里看过的名字,原来真的在抗战硝烟中用文字拼命。”

《阵地》再现了周恩来运筹帷幄、李克农护送保卫、郭沫若回国创刊、夏衍秉笔直书,田汉、张曙燃情录制《义勇军进行曲》等历史场景,构建出一幅有血有肉、有泪有温度的文人群像。尤其是诗人艾青在榕城饭店即席朗诵诗歌《我爱这土地》,夏衍带领众人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场面高燃,令人泪目。有观众感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看《阵地》看哭了。无论何时、身处何地,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和艾青这首诗都会浑身滚烫、热泪盈眶。”“他们不是来桂林逃难的,是来打仗的。武器不是枪,是笔;战场不是战壕,是报纸、舞台和诗歌。”





群像铸魂、多线叙事,历史真实与艺术感染力并重

《阵地》在叙事上突破传统抗战剧的模式,采用多线并行、群像塑造的手法,二十余位历史人物共同串联起一段荡气回肠的文化抗战史诗。全员演技在线,表演尤为出彩。冯绍峰饰演的夏衍,睿智沉着,他用眼神与声腔变化,将文化人的柔与刚结合在一起,既有民国名士的风度,也有抗战斗士的热血;李晨饰演的李克农则在领导、特工、父亲多重身份中无缝切换,冷静果敢中不失人情温度;王丽坤出演的中共地下党员安娥,柔中带刚、冷静缜密;徐璐饰演的爱国青年任素宁,从恐惧到勇敢的成长轨迹感人至深。

王劲松饰演的郭沫若大气磅礴,张博饰演的田汉激情澎湃,一众实力演员精准把握人物精神内核,形神兼备、演技交锋,共同奏响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时代交响。有网友表示:“《阵地》的群像塑造远胜一般抗战剧,不再是‘英雄+反派’的套路,而是文人、领导、军人、平民共同交织成的抗战图景。”

剧中所传递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文化阵地一旦失守,比丢失城池更可怕”。正如剧中音乐家张曙所说:在国破家亡之际,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能沉睡。我们要起来,与侵略者做殊死的战斗。我们要用枪、用刀、用笔、用音符、用歌喉发起对侵略者的全面战斗。唯有这样,中国才不会成为待宰的羔羊,中华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有网友深情表示:《阵地》全靠真实可感的历史质感与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撑起全场。这样一部有温度、有深度、有力量的抗战剧,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追到底!“他们用文字向帝国主义开炮,筑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文化长城。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要守住话语权、文化权、解释权!”







共鸣破圈,重塑抗战剧的文化品格与当代回响

《阵地》的热播,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全民历史教育与文化自信的洗礼。剧中很多细节戳中人心:当田汉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原版音源旋律响起,瞬间让人热血沸腾;而敌机轰炸后满目疮痍的焦土、百姓在炮火中奔逃的慌乱身影、孩子的风车还在转,他的生命却停止了,又将战争的残酷赤裸裸地呈现在眼前,直击人心!

很多年轻观众表示:“《阵地》既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又有细致的生活琐屑,既有热血燃点,又有文人风骨。”“原来抗战剧还可以这样拍!”“文科生的DNA动了!”剧中所呈现的田汉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艾青诗歌《我爱这土地》、街头演讲、新安旅行团的抗战演出等场景,均成为引爆泪点、点燃热血的文化名场面。

笔墨为戈护文脉,山河浩荡铸精神。《阵地》用文化的温度、历史的深度、情感的浓度,成功唤醒当代观众对先辈的敬仰、对国家的热爱、对文化的自信。有网友指出:“抗战胜利80年过去了,日本右翼势力仍在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文化的阵地,至今仍需坚守。”这部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节点上的铸魂之作,正以铿锵之音告诉世人:文化的战场,从来都是必争之地;精神的长城,必须代代守护。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