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机来袭,小女孩拉着父亲的手急切呼喊:爸爸快走啊!而张老师仍在讲台上奋笔疾书,最终父女双双在爆炸中牺牲——这样的桥段未免太过离谱。”
倘若未曾亲自观看这部剧集,仅凭这段描述,我恐怕也会毫不犹豫地加入网友行列,对央视出品提出质疑!
随着寒假脚步临近,各大电视台纷纷亮出压箱底的重头戏码,抢占收视高地。
若要回顾往年的播出规律,哪一类题材最能引发全民追剧热潮?答案无疑是革命抗战题材电视剧!
以去年热播的《问苍茫》为例,王仁君饰演的青年毛泽东形象鲜活立体,令人印象深刻。
在多数观众心中,毛泽东往往是晚年时期的伟人风范,而他早年投身革命、挥斥方遒的经历却鲜为人知。
今年恰逢重大历史节点,“红色浪潮”再度席卷影视圈,革命题材成为导演们竞相争夺的创作高地。
眼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磅推出的抗战题材剧《阵地》正在持续热播。
剧情已进入尾声阶段,即便您尚未追看此剧,读完这篇文章后,也将对其核心脉络有全面而清晰的认知。
《文汇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三大权威媒体联合发声,高度评价《阵地》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三篇短评虽未直接剖析具体情节,却精准提炼了该剧所承载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主题。
然而正如我在开篇所言,尽管该剧获得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但在普通观众眼中,其口碑却连“二等座”的位置都难以坐稳。
不少观众在观剧之后,纷纷在网络上留下批评之声,差评如潮。
接下来,我将结合三大央媒的点评内容,带领大家逐层解读这部颇具争议的《阵地》。
1、是真诚致敬革命精神?还是剧本逻辑漏洞频出?
“这类题材想要拍得出彩本就极难,显然这次并未成功”
的确如此,红色革命题材虽年年推出,但真正能在观众记忆中留下烙印的作品屈指可数。
首先来看《人民日报》的评语:“致敬以笔为枪的文化战士”。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文化视角”和“艺术创新”两个维度出发,概括了《阵地》的独特定位。
当我通读全文后,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是:
我们或许全都误解了这部剧的本质!
诚然,从普通观众的角度出发,《阵地》似乎只是一部再寻常不过的抗战剧,甚至称不上典型的红色主旋律作品。
但如果跳出传统叙事框架,便会发现导演另辟蹊径——聚焦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文人执笔救国”的群体命运。
它摒弃了以往常见的红军长征、全民参战等宏大战争场面,转而描绘知识分子在烽火中的坚守与抗争。
正因如此,许多观众初看时难免产生误解:“太枯燥了,夏衍(冯绍峰饰)整天抱着一本书来回奔波,有什么可看的?”
这正是第一个认知误区——大众未能意识到角色背后的深层价值。
李晨饰演的李克农,表面看似一名温文尔雅的教书先生,实则身兼教师、作家、地下情报员等多重身份。
试想一下,如果你被委派长期潜伏在学校任教,既要躲避敌军搜查,又要秘密传递情报给组织,这份工作的压力与风险究竟有多大?
其次,《光明日报》评价其为:“以笔为枪、以文铸魂的抗战故事”。
作为曾获毛泽东、邓小平亲笔题词的中央级报刊,《光明日报》的立场与分量不言而喻,其主管单位正是中共中央宣传部。
何谓“以笔为枪”?我的理解是:文字即武器。
一支铅笔无法击穿坦克装甲,但它可以穿透敌人的思想防线;一篇檄文胜过千军万马,一句口号唤醒亿万民心。
《阵地》之名,寓意深远——它并非讲述正面战场的冲锋陷阵,而是展现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文化防御战。
又何谓“以文铸魂”?我认为这是指通过文化传播激发民族觉醒。
熟悉该剧的观众都知道,剧中几乎没有大规模战斗场景,取而代之的是频繁出现的教学研讨、读书会、演讲辩论等文化活动。
这些镜头的意义不在传授知识本身,而在于点燃思想火种,凝聚民众共识,让爱国信念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总而言之,《文汇报》的评论意味深长,每一个字都在提醒我们:《阵地》是一部打破常规、别具匠心的抗战叙事之作!
第三点来自《文汇报》的总结性评价:“以文化抗战铸精神长城”。
长城为何伟大?万里雄关抵御外敌数百年,早已超越物理屏障的意义。
它不再只是砖石堆砌的城墙,而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象征。
评论者用“长城”比喻《阵地》所构建的精神防线,意在强调该剧背后蕴含的深层寓意。
十四年抗战历程中,无数英烈血洒疆场,他们用生命筑起一道道血肉长城。
而这道长城,不仅存在于前线战场,也屹立于后方的思想阵地之中。
2、题材突破常规,弘扬“执笔救国”的崇高理念
尽管《阵地》在网络上的反响不佳,但其题材的独创性不容忽视。
纵观过往的红色题材剧作,极少有作品敢于放弃激烈战斗场面,转而聚焦文人群体如何用笔墨参与救亡图存。
《阵地》大胆舍弃传统战争戏码,选择以知识分子为主角,重构抗战叙事逻辑。
它向世人宣告:抗战的主力并非只有持枪上阵的士兵,更有那些在书桌前执笔呐喊、唤醒民智的普通人。
结尾
自开播以来,《阵地》的观众反馈几乎一边倒地偏向负面,收视表现亦不尽如人意。
许多人仍固守“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旧有观念,却忽略了政权的根基,其实是由千千万万个文字、思想与信念共同构筑而成。
剧作本身没有问题,选题方向也没有偏差。
真正的问题在于,大众长期以来被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的视觉奇观所驯化,形成了对抗战叙事的刻板印象。
好剧未必依赖华丽阵容,优秀剧本也不一定需要流量明星加持。
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往往是在时间沉淀中逐渐被世人认识与珍视。
最后,您如何看待《阵地》这部剧?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一起探讨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回响。
「狗头萝莉」的故事
5414资讯2025-09-25《误杀3》曝片段 刘雅瑟张榕容传递女性互助力量
4152资讯2025-09-25《操纵者》上线,张子健刘威葳主演,抗日谍战剧,走爽剧路线
3878资讯2025-09-25《暗夜与黎明》今晚收官 陈哲远聂远邢菲姚安娜共展初代公安风采
3460资讯2025-09-25《香水佳人》首播,女性苦情剧,一妻一妾的悲惨生活,适合老年人
2733资讯2025-09-25葛优“好人团”好事连连看!《爆款好人》正式上映
2686资讯2025-09-25登春晚一夜成名,56岁在异国离世,临终前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2659资讯2025-09-25EXO金钟仁将于5月11日入伍 将于2025年2月退伍
2392资讯2025-09-25苗苗崩溃痛哭,郑恺被全网痛骂:别装“好男人”!
2346资讯2025-09-25SEVENTEEN夫硕顺将于2025年1月初回归 目前正在积极准备中
2070资讯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