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影院
策驰影院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国产穿越剧又出现了哪些新打法?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11-07   浏览次数:4

近期,于腾讯视频上线的两部剧集再度将穿越题材推至观众视野中央。青春奇幻剧《三人行》创新设置三个“我”同场争夺人生主导权,古装爱情剧《宴遇永安》以“全家穿越”融合“美食叙事”营造浓郁烟火气……这批新作也为国产穿越剧集带来了新的创作范式。



纵观近年发展,国产穿越剧在类型演进中正在形成一系列新的打法:人物设定从“个体”到“集体”的扩容、叙事动力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向、产业开发从“改编”到“联动”的深化,正共同拓展该题材的表达维度与商业价值。

人物设定扩容

从“个体穿越”到“集体穿越”

穿越剧集的创新,首先体现在其角色设定的扩容上。从聚焦“一人穿越”到展现“集体穿越”,这一转变重塑了剧集的叙事重心、冲突模式与情感内核。


在“一人穿越”模式中,其叙事核心长期围绕单一主角展开,叙事冲突也往往来自于外部。例如在《庆余年》等“今穿古”经典剧集中,现代主角常凭借“金手指”孤军奋战于宫闱权谋,故事张力较多依赖于个人与整个时代的外部对抗。

与之相对,“多人穿越”模式将叙事重心从“我”的历险转向“我们”的旅程,从个人命运的单线推进,扩展为群体关系的动态网络,这有效拓展了剧集的叙事维度与情感深度。

首先,该模式呈现出戏剧冲突的多维化。当穿越者不再孤立,内部因立场、目标差异产生的矛盾,便与外部冲突共同构成了更复杂的叙事网络。例如《三人行》将青年、中年、老年的“赵左右”并置于同一时空,展开了一场“我与我与我”的终极博弈。三位一体的主角怀揣各自的人生遗憾与渴望,争夺对唯一人生路径的定义权,这种内在矛盾的外化,极大地提升了剧集的立意深度与哲学意味。



其次,该模式构建出稳固的“情感共同体”,为故事注入了更具共鸣的温情底色。例如《宴遇永安》中沈家以一个完整的家庭单位介入古代社会,他们通过家庭会议进行决策,在日常中吵吵闹闹又相互扶持,在传统古装剧的权谋斗争外,强化了家庭的凝聚力与烟火气,精准触动了当代观众对理想家庭关系的情感诉求。

即便是互相拉扯的《三人行》,不同年龄的“自我”之间也存在着深刻的羁绊与关怀,使得“与自我和解”的过程充满了动人的情感暖流。

整体而言,从“一人”到“多人”的穿越设定转变,不仅是角色数量的叠加,更是叙事格局与情感表达的扩容。剧集通过多维冲突的构建与情感共同体的塑造,将穿越叙事从个体的英雄传奇,转变为对自我认知与群体关系的探讨。这一创新不仅丰富了剧集的艺术层次,更以其对“我们”的共同关照,引发了当代观众的情感共鸣。

叙事动力创新

从“被动卷入”到“主动奔赴”

纵观穿越题材的发展,除人物由外部机缘触发的“被动卷入”这一模式之外,也出现了由角色内心驱动的“主动奔赴”。二者以不同的动力机制,拓展出差异化的叙事重心与主题深度。

在“被动穿越”的传统模式中,故事多由外部事件推动,主角的行动呈现为一种应对式的挣扎,目的是为了“生存”与“回归”,叙事重心自然落在其适应环境与寻找归途的过程之中。例如《宴遇永安》中的沈家人在意外集体穿越后,从期盼“月圆之夜”自然回归到为“活下去”而开设“沈家酒肆”,叙事重点围绕着在被动处境下,运用现代知识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这一核心。

《永夜星河》《赴山海》两位主角都是“穿书”且绑定系统,其终极目标是“完成任务以回归现实”,前者凌妙妙需要完成击杀大妖、拯救世界的主线任务和攻略书中反派“黑莲花”慕声的支线任务;后者肖明明必须完成系统指定的“任务”,跑完全部小说情节,本质上都是一种被赋予的、带有强制性的“回归驱动”。


“主动穿越”模式则赋予主角明确的目的性与主体性。在这些剧集中,穿越成为主角的主动选择,并借此“去改变某件事”。在《三人行》中,中年与老年的“赵左右”主动穿越回过去,带着相互对立的目标介入自己的人生抉择:中年赵左右意图改变16岁的志愿选择,重写自己的职业篇章,追求世俗的“成功”。而老年赵左右则希望阻止中年的“妄动”,守护本真的自我。这种设定将叙事动力内化为角色的主观博弈,使故事超越了穿越奇观本身,直指人生抉择、自我认同与存在意义等更深刻的哲学命题。


此外,更具创新性的尝试则在于两种模式的动态融合,角色从最初的“被动卷入”逐渐发掘出必须承担的使命,从而实现向“主动奔赴”的转变,《一闪一闪亮星星》《想见你》等剧集皆是如此。

在《一闪一闪亮星星》中,林北星的十次穿越仅有两次为被动触发,其余八次均为主动选择。更关键的是,她的动机从弥补个人遗憾的“小我私心”,逐步升华为挽救他人的“利他精神”。而《想见你》中的主角们看似被困在既定剧本中,无论如何挣扎都重复上演着悲剧人生,但当他们逐渐接近真相,反而是在明知结局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主动步入那已知的宿命。正是这一次次清醒而勇敢的“走入”,才终于为他们搏得扭转结局的成功。


这一叙事动力的转变,正是人物实现精神蜕变的核心轨迹,其间既蕴含着对他人命运与苦痛的共情,也折射出敢于主宰自我人生、无畏探索未知境地的动人光芒,这一过程本身即构成了人物的成长弧光。

产业生态拓展

从文学改编到“内容-场景”一体化运营

穿越题材的创新不仅于叙事层面,更延伸至产业维度,呈现出从单一IP改编向“内容-场景”一体化运营的深化尝试,逐步构建起更为立体的产业生态。

首先,IP改编仍是产业开发的基石。剧集《宴遇永安》《永夜星河》分别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长安小饭馆》《黑莲花攻略手册》,这些作品在影视化前已经具备稳定的受众群与成熟叙事框架,有效降低了开发风险,也为剧集前期热度奠定了基础。


然而,IP改编并非成功的保证。如若缺乏创造性转译,仅停留在对原作的情节搬运与形象复刻上,则会导致作品沦为平庸的复制品。此前,《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想见你》等穿越剧获得好评,但其后推出的电影版却未能延续成功,正反映出改编形神兼备的难点。因此,如何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创新,既承接原著粉丝流量又拓展内容的受众边界,是创作者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更进一步的是,产业探索正朝着打造“内容-场景”闭环的方向迈进,以跨界联动延伸IP的生命周期。以《宴遇永安》为例,该剧有着“盛唐美食+穿越爱情”的鲜明标签,定位“下饭神剧”,也天然具备了与美食垂类综艺联动的基因。它与腾讯视频美食竞技综艺《一饭封神》的合作,并非简单的互相引流,而是通过“剧情+美食+线下体验”的深度内容嫁接相互赋能,既为《宴遇永安》带来了沉浸式用户体验,也为《一饭封神》带来长尾效应的传播。长远来看,这类跨界联动不断拓展内容价值的边界,为IP的长效生命力打开了更具想象力的空间。



这一系列“新打法”,显露出国产穿越剧正在经历着从叙事内核到产业外延的系统性创新:角色上,从“我”到“我们”穿越,构建了更复杂的人物关系与情感网络;动机上,从“被动”到“主动”穿越,注入了更深刻的人物动机与哲学思辨;产业上,从“改编”到“联动”,不断拓宽IP的价值边界。

其未来的突破,或许不在于构筑更奇诡的时空,而在于能否在虚构的框架中,更精准地回应当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情感需求,并以前瞻的产业思维,构建贯通叙事、情感与消费的一体化体验,最终实现与时代的同频共振。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