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部电影,能让人看完后忍不住查询“如何考潜水证”?电影《碧海蓝天》就是这样的存在—热爱竞技的意大利潜水冠军Enzo与天性如海豚般的法国潜水天才雅克在此一场关于深度的较量。
导演吕克·贝松受父母影响,年少的梦想便是做一名潜水运动员,因此,这部电影带着强烈的自传色彩。他曾说,这部电影是他17岁潜水梦碎的补偿,现实夺走他的深海,他用胶片造了一个更美的。当雅克最终松开缆绳沉向深海时,吕克·贝松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平静的地中海阳光、深蓝色的海水,还有一个永恒的疑问:人类是否真的属于陆地?这个问题,或许只有那些真正与海洋交换过呼吸的人才能回答。
当沉船变成珊瑚 表盘开始生长苔藓
BREITLING百年灵
超级海洋文化自动机械腕表36
表带化作龙门 金鱼衔着秒针跃迁
Glashütte ORIGINAL格拉苏蒂原创
SeaQ Chronograph SeaQ计时腕表
氧气瓶负责续命 欧米茄负责证明时间没有白费
OMEGA欧米茄
海马系列300米潜水表美洲杯版
潜水员的新发现:一块会走字的礁石
ZENITH真力时
DEFY巅峰系列Extreme Diver潜水腕表
水流拨动表针 替迷失的鱼指北
SEA - GULL海鸥表
千米深潜潜水表
红珊瑚托举着时间 沛纳海在深海加冕
PANERAI沛纳海Submersible潜行系列
44毫米自动上链腕表(PAM01229)
苔藓在表盘上殖民,时间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斯沃琪宝珀联名款
Bioceramic Scuba Fifty Fathoms系列 碧波洋腕表
万宝龙的深海 连时间都是涡流形的
MONTBLANC万宝龙冰川系列
潜水无氧腕表冰晶蓝特别款(38毫米款)
这块表在泳池里泡出了深海PTSD
GIRARD-PERREGAUX芝柏表Legacy Editions
传世新篇系列 Deep Diver腕表
「我们长出了肺
却忘不掉鳃的乡愁」
“第一次下水时,我穿的是水肺的潜水服,而且还穿反了,把拉链穿在了前面。”赵磊笑着回忆道。比起这个寻常的中文名,他还是更喜欢别人叫他“铜峡谷Enzo”——正是 《碧海蓝天》中那个狂热的潜水冠军Enzo,但赵磊的版本多了几分东方克制。他的潜水生涯始于一场“地下革命”:辞去工作考取教练证都不敢告诉父母,直到他们在报纸上发现儿子早已把爱好变成了事业。作为One意潜创始人兼自由潜水国家队教练,他从面对苏州海洋馆16米深的池底沉船前瑟瑟发抖的新手,到培养出打破亚洲无蹼潜水纪录(82米)的徒弟,可他却用淡淡一句“一息一世界”就囊括了累月经年。此刻,这位“铜峡谷Enzo”正站在潜水池边指导训练,他的目光穿透水面,仿佛又看见那个反穿潜水服的自己,正笨拙而坚定地游向深蓝。
赵磊(铜峡谷Enzo)|One意潜自由潜水创始人
Q&A
Q:你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下水那次吗?
A:我是一名自由潜水员,我的第一次下水是在苏州海洋馆。当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当我看到16米深的池底的沉船时,我不是兴奋而是害怕,没有纵身一跃潜入深蓝的冲动,而是惶恐不安和手足无措。
Q:那时候的装备靠谱吗?有没有差点被吓退?
A:不太靠谱。我第一次穿的潜水服是水肺的潜水服,而且还穿反了,拉链穿在了前面。面镜和呼吸管也是水肺的,脚蹼也是,又短又硬,还要穿着潜水靴才能穿。这些装备用来自由潜水就像马拉松跑者穿着大大的斗篷跑步一样。当然最终对于潜水的热爱还是战胜了装备的不适应。
Q:你自己有没有过那种“碧海蓝天式”的经典画面?
A:在夏威夷被上百只野生海豚包围算不算?
Q:水下拍照那么难,你手机里存着最满意的一张潜水照是哪张?
A:那应该是在塞班的鹞鱼城和鹞鱼共游。
Q:你羡慕巴瑶族这种海上民族吗?一辈子都住在海上。
A:不太羡慕,我也喜欢陆地,喜欢高山。一辈子都住在海上和一辈子没出过远门一样无趣。
Q:用一句话总结:你跟时间的关系,尤其是水下时间。
A:一息一世界,一念一浮生。
这个回答特别有意思。有人问“那自由潜水员这个物种,未来会进化成极限运动狂魔,还是都市冥想大师?”客观上,他们可能会卡在一个很妙的位置——一边玩命,一边禅定。
“玩命派”以欧洲为代表,追求深度竞赛,选手们能把“packing”,即强行往肺里塞额外空气,他们能练到晕厥;“禅定派”则流行于中日韩,更注重水下瑜伽、闭气冥想,甚至衍生出“水下喝茶”这种玄学项目。毕竟都市人需要的不是征服海洋,而是花298元体验半小时“假装自己是珊瑚”的放空权。
看来,人类对深海的渴望未必与深度成正比——有时候,光是知道自己的身体能启动“鱼模式”,就足够对抗陆地上的996了。
电影里,有人为海而生;现实中,有人为海而活。张翼第一次接触大海,是被父亲亲手扔进去的——那时候才三四岁的他,扑腾着哭喊,却在多年后成了与海洋共呼吸的人。自由潜水员、竞技选手、泳池世锦赛中国首金得主,这些标签背后,藏着一个把水下屏息当作冥想的“浪漫骑士”。
张翼|泳池世锦赛冠军
Q&A
Q:你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下水那次吗?
A:我接触大海可太早了,从小在海边长大,第一次应该是被爸爸扔到海里的,还是三四岁的时候,我现在已经没有特别清晰的记忆了,但据父亲所说,是为了让我学会游泳,当时我是直接吓哭了,后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有点怕水。
Q:你觉得人类是不是骨子里就有点水生物的 DNA?
A:当然有!我们人类也是哺乳动物,在母亲肚子里从胚胎阶段直到出生前都一直泡在羊水里,这难道不就是在潜水吗?尤其水下分娩时,我们可以看到刚出生的婴儿在水里不但不会被呛到,还会自主的屏住呼吸,甚至自然的睁开眼睛,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一切吗?
Q:如果让你把“水下时间”拟人化,它像一个什么样的家伙?
A:像个与我共赴深海的密友吧刚入水时,它与我同步下潜,指尖碰着我的手腕,带着 “再往前点” 的怂恿;中途化成贴背的影子,呼吸般的存在感压着你,却不说话,只在你晃神时用暗流推一把 “稳住”;最后几秒突然攥紧你的手,力道越来越沉,却在你转身上浮的瞬间松开,留一串气泡在身后——像在说 “下次还陪你”。
Q:你在水下最喜欢的那个瞬间是什么?
A:最喜欢的瞬间莫过于今年上半年在埃及沙姆沙耶赫,和心爱的姑娘在红海潜水,伴着夕阳相拥,在海面上看日落。
Q:手机里存着最满意的一张潜水照是哪张?
A:与抹香鲸同游。
Q:你见过最巴瑶式的“潜水奇才”是谁?
A:我觉得应该是 Alexey Molchanov,他的母亲是最伟大的女性自由潜水员之一,他自己也保持着多项深度世界纪录。
「我们发明了潜水表
却依然渴望自由的遨游」
在自由潜水界,Alexey Molchanov的名字几乎等同于“不可能”的反义词——这位手握30多项世界纪录的王者,血液里流淌着“潜水皇后”Natalia Molchanova的深海基因。像Molchanov这样的顶尖选手,或许能靠天赋和训练征服深海,但对大多数潜水爱好者来说,一块可靠的潜水表,才是探索蔚蓝时最忠实的伙伴。说罢,张翼展示出了他下水的“战友”欧米茄海马系列300米潜水表,走时精准,防磁性能强,同时因外观时尚也成了影视剧中的常客。如果你想入手人生中第一只潜水表,欧米茄的这款腕表绝对是一个靠谱的选择。
听他聊完表,不禁让人陷入思考:当潜水表脱离品牌光环和设计噱头,究竟什么样的才配得上“专业”二字?我总结为“三线法则”。
第一,可靠性是底线。防水深度至少200米,配备单向旋转表圈(防止误操作导致误判潜水时间),夜光涂层在黑暗环境下必须清晰持久。表冠要有旋入式设计,避免水压渗入。
第二,功能性决定上限。专业潜水表通常会加入抗腐蚀材质、防震结构,甚至深度计等实用功能。ISO 6425认证是行业标准,但真正的好表会超越标准——比如在极端水温下依然走时精准。
第三,耐用性才是指标线。海水腐蚀、沙石摩擦、剧烈温差……一块合格的潜水表要经得起真实环境的长期磨损,而不是仅活在品牌宣传册里。所以说,它未必是最贵的,但一定是最扛造的。
这些严苛的专业标准,其实藏着潜水表最初的使命。它诞生的理由很简单:人类想从深海活着回来。1932年,欧米茄用双层表壳的Marine表叩开了深海大门,证明机械表也能与水共存;1936年,沛纳海为意大利皇家海军研制的Radiomir,用夜光涂层和枕形表壳定义了军用潜水表的原始形态;1957年,百年灵Superocean的可旋转外圈,让潜水员第一次能直观计算氧气余量;而1965年海鸥推出中国首枚潜水表,这是中国制表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当这些机械齿轮还在深海坚守阵地时,谁也没想到后来者会是一块电子屏。有意思的是,当潜水电脑表开始接管专业领域后,机械潜水表反倒在都市里站稳了脚跟:它们成了某种生活态度的宣言——未必关乎冒险,但一定关于选择。这或许才是潜水表未被说明的价值:让佩戴者保持对深蓝的敬畏,无论他们最终是否走向那片海。
「自由潜水:
用最静的呼吸,玩最野的深度」
当潜水员下潜到30米,水压会让肺部剧烈收缩,体积变得只相当于一个橙子。这时身体会启动一套精妙的生存机制:心率自动减慢到接近深度睡眠的状态,脾脏像应急血库一样释放出额外的红细胞,同时四肢的血液会向心脏和大脑集中。这套与生俱来的保命机制,科学家称之为“哺乳动物潜水反射”,本质上是人类未被陆地生活磨灭的海洋本能。
想尝试自由潜水?先记住三个关键数字:2分钟、10米、1个脾脏。别紧张,这倒不是什么神秘代码——2分钟是新手闭气的及格线;10米是建议的初始下潜深度,因为这个距离刚好够你体会水压,又不至于让肺部变成葡萄干;至于脾脏,这个默默无闻的器官会在你下潜时突然变身“应急血包”,多给你200毫升氧气储备。
而找教练可比找对象还重要哈。合格的教练会教你“法兰佐耳压平衡法”,而不是直接把你踹进深水区。国内现在有超百家认证潜店,认准AIDA或SSI牌照。装备建议从面镜呼吸管三件套开始,别学网红直接买碳纤维脚蹼,那玩意在泳池里比高跟鞋还难驾驭。最后忠告:永远找个潜伴盯着你,毕竟人类再进化也还没长出鱼鳃——这项运动最硬核的装备,其实是你的自制力。
「我们学会了用脚行走,
却总在梦里划动鳍的弧线」
回到电影,雅克对大海的痴迷不是选择,而是宿命般的吸引。当他最终松开缆绳沉入深海,这既非逃避,也非解脱,而是将生命彻底交还给最原始的本能。就像尼采所说的酒神精神,在绝对的放纵中抵达绝对的自由。对法国人而言,蓝色就意味着自由:天空的蓝属于秩序,海洋的蓝属于冒险。
这或许回答了开篇的疑问——人类从来就不该被“属于陆地或海洋”的命题困住。就像地中海永远拍打着普罗旺斯的礁石,真正的自由从不是单向选择。当我们既能带着鳃的乡愁在陆地行走,又能怀着肺的勇气潜入深海,或许就触摸到了生命最本真的状态:永远在边界漂浮,永远在呼吸与屏息之间,做自己的摆渡人。
「狗头萝莉」的故事
5224资讯2025-08-01《误杀3》曝片段 刘雅瑟张榕容传递女性互助力量
3929资讯2025-08-01《操纵者》上线,张子健刘威葳主演,抗日谍战剧,走爽剧路线
3716资讯2025-08-01《暗夜与黎明》今晚收官 陈哲远聂远邢菲姚安娜共展初代公安风采
3299资讯2025-08-01《香水佳人》首播,女性苦情剧,一妻一妾的悲惨生活,适合老年人
2560资讯2025-08-01葛优“好人团”好事连连看!《爆款好人》正式上映
2465资讯2025-08-01登春晚一夜成名,56岁在异国离世,临终前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2453资讯2025-08-01EXO金钟仁将于5月11日入伍 将于2025年2月退伍
2222资讯2025-08-01苗苗崩溃痛哭,郑恺被全网痛骂:别装“好男人”!
2189资讯2025-08-01SEVENTEEN夫硕顺将于2025年1月初回归 目前正在积极准备中
1871资讯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