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影院
策驰影院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目之所及》冷盘突围,低容错时代的精品长剧之道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9-19   浏览次数:7

盲目的爱,究竟能让人走向哪里?

悬疑剧《目之所及》选择了从这样一个看似极端的设定出发,把故事里的罪与罚、母女之间的爱恨牵绊层层剥开,让人看清更贴近现实的情感真相。剧中没有神探开挂式的破案,而是用一个个角色的动机与挣扎,回应人物心底熟悉的困境与选择:目之所及,未必是真相,但目力之外,总有人性最隐秘的温度。

这部由承皓影视打造,极尽探讨现实情感的悬疑剧,自8月28日上线爱奇艺迷雾剧场以来,在热播期内常居云合、灯塔、德塔文、Vlinkage等第三方数据榜Top3,云合霸屏榜S+持续领跑同期剧集,市占率最高达到12.7%,爱奇艺站内热度峰值7969,完播率领跑同题材剧集,灯塔数据显示其累计播放量仅半个月已突破2.6亿,集均突破1600万。



作为全剧16集的强类型风格化悬疑题材作品,该剧开播5天即开启加更礼、9天会员完结、15天非会员收官,在播出周期短、观众垂直圈层的前提下,该剧凭借扎实的内容与演员表演,很快吸引观众沉浸追看,以超越不少同期排播的更大体量古装剧及上星剧的播出效果,在有限的窗口期里交出超预期的答卷。

最为难得的是,它的播出档期恰逢“九三”大阅兵、七夕档以及年度爆款《生万物》几乎吸干大盘的时期,但《目之所及》依旧在类型受众中得到了最大化的反馈与影响力,播出成绩的含金量不言而喻。该剧对于制作方承皓影视而言,是公司成立后的第二部作品。首次涉猎垂类悬疑剧,这一枪打得准,意味着团队的创作判断和执行效率经得起市场考验,也意味着在长剧行业容错率越来越低的当下,小而美的公司依然能够凭借“内容为王”的硬道理赢得观众的信心。



《目之所及》总制片人、承皓影视创始人巫天旭

《目之所及》总制片人、承皓影视创始人巫天旭,在与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的对话中,并没有回避项目孵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剧本的反复推翻,与演员进行角色共创,轻体量影视公司在行业艰难期的选择等等。透过他的讲述,可以看到的不只是一次《目之所及》的创作复盘,更是一种在起伏市场中摸索前行的创作方法与实践路径。



从角色共创到现实关照的创作密码

情人的死亡,溢水的浴缸,阴郁的房间,相恨的夫妻。《目之所及》的故事开头和许多悬疑剧一样,用电影质感将观众吸入重重悬念之中。

在备受期待的情节反转、钩子与真相的闭环之后,故事的结尾却出人意料。

“看到烟花你就自由了。”大部分观众应该都没想到,会在迷雾剧场里因为一场爱情大戏而动容。但没有人会质疑拉满的悬疑氛围里,以情动人的内核,不止爱情,还有亲情和友情。

剧中,罗晋饰演的双胞胎苏牧凡与苏牧心彼此替身,白月光的弟弟与年少相知又久别重逢的曲桐互相顶罪,施慕仙与施悦、沈静与曲桐两对母女的纠葛,都是一刀切开人心的设定。极端甚至残酷,却并没有变成猎奇的噱头,而是在人物一次次推翻和挣扎之间,让观众看到了熟悉的困境,同时也是这部剧诞生的原始主题:盲目。



作为曾经平台的制片人,巫天旭接触过海量的项目,过往作品中也不乏《余生,请多指教》《沙海》等爆款剧。成立承皓影视后,第二部作品剧选择了竞争激烈的悬疑题材,又该如何做出差异化?

“从盲人男主苏牧心与女主曲桐之间的顶罪,让我们看到了‘盲目’的主题。其实很多人‘盲目’的底色都是爱,我们就通过故事里的男女主与几对母女关系,去探索‘盲目’之下究竟藏着怎样的爱。”这种盲目恰恰揭开了真实的温度,这样的立意让《目之所及》有了悬疑剧之外的情感锋芒。

毕竟如果只是一部悬疑剧,它很容易陷进类型的窠臼,表达人物背后的情感真相,做出现实关照,实现角色共鸣,才是一种有效创新。

于是故事的重心被放到母女关系、家庭羁绊和人性灰度的展示上。这样处理,不仅让剧集保有类型上的紧张感,更有现实共鸣的厚度。

剧本的诞生过程并不顺利。巫天旭回忆,“前年10月有一版剧本已经进行到前10集,但被我和导演全部推翻,因为那一版剧本虽然更紧张刺激,但会导致后6集无法填坑,所以我们又用现在的叙事逻辑把前10集重新走了一遍。”

影视项目的孵化过程难免遇到这样的破与立,这种推翻往往意味着额外的时间和成本,但团队坚持要把逻辑和情感走通。这绝非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充满矛盾与反复的螺旋式上升,前期对细节越是执拗,成片里的情感关系越是动人,人物也越是扎实。

这种动人与扎实,还来自于演员的深度参与。从前期演员考虑是否接下角色,到开机前的全体围读,每一位演员都会频频追问自己的角色动机与逻辑。

对于王子文来说,她与曲桐截然不同,生活中非常有女性力量的她,在代入曲桐时会考虑真的杀了施悦或者苏牧心。这正是巫天旭希望将原本剧情中删掉的部分,曲桐不能真的杀人,大部分观众是无法共情一名真正的杀人犯。



饰演曲桐母亲沈静的陈瑾则与王子文考虑着相反的事情,沈静所遇到的大部分事情会让陈瑾认为还不至于走到需要杀人的那一步,那沈静的杀人动机是什么?一番讨论之后,情感落点到了沈静与哥哥苏牧心的决裂戏份上,在女婿苏牧心说出了“想要我们分开,除非我死,要么她(曲桐)死”之后,沈静真实感受到女儿被威胁,因此真正动了杀心。

罗晋的难点,相比饰演善心盲人弟弟苏牧凡,更多的在于去找哥哥苏牧心对于曲桐的“爱意”合理性上。后来罗晋为哥哥构建了一套狭隘自私的逻辑体系,在这套逻辑里,苏牧心无法接受自己将满心爱意献上之后却换不来曲桐等量的爱意,所以在曲桐每次对苏牧心说出“你变了”的时候,破防的苏牧心都会对其施暴。

“有时候我们自己以为剧本已经够清楚了,但演员会站在人物的角度,提出完全不同的疑问。”包括饰演周密的余男、饰演施慕仙的艾丽娅,这种追问逼着巫天旭和团队一起重新梳理人物弧光,最终与演员“共创”出更有血肉的角色,让《目之所及》的故事骨架更经得起推敲,更触动人心。



低容错时代的生存方法论

从创作细节到整体结构,巫天旭和团队都在寻找一种能兼顾观众期待与作品厚度的答案。与此同时,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平衡感,既要回应当下观众对“快节奏”“强反转”的追求,又不能牺牲长剧该有的逻辑和厚度。

于是,《目之所及》在体量上以全剧16集的长度保持紧凑,又在前8集做了情节的全面铺排,8集之后钩子回收,情节逐渐闭环。这也是巫天旭所考虑的,吸收部分短剧优势,但不只停留在表面的爽感,剧集后半段会让观众感受到人物关系和情感越来越沉。

这种节奏设计,是对当下审美的一种呼应,也是承皓影视创作精品长剧的一种实践方法:类型剧的外壳,现实关照的内核,审美上的突破。承皓影视选择了“盲目的爱”这样一个看似小众的切口,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把它撑开,最终形成了差异化。

这样的思路,让《目之所及》不必依赖流量明星卡司,也能在市场上立得住。这意味着它的核心价值并不是流量,而是内容质量和口碑。换句话说,它证明了一件事:即使是在长剧行业大盘整体低迷时,只要作品本身扎实,仍然能穿透噪音,获得观众的认可。



正是因为行业整体趋紧,这样的成果才显得尤为不易。平台和观众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市场容错率一再降低,轻体量公司更没有多余的试错空间。巫天旭对这一点有着清醒认知,所以承皓影视谨慎选题,注重打磨逻辑与情感,既要回应市场趋势,又不能被趋势裹挟,尽量每一个项目都准确,让作品可以稳稳落地。

在巫天旭看来,可以保证项目准确又高质量,核心在两点:创新性与审美力。

其中创新性并非停留在设定层面,特殊的身份、极端的剧情,只是故事的外壳,真正的“新”,一定要从现实里来。

巫天旭直言,“不止悬疑剧,任何时候任何题材的项目,它的现实关照到底是什么?当内容本身体现的现实关照一旦和当下人的某种情绪或者社会现实状态产生了强烈的关联,大家本质上就觉得这个东西是创新的,它就能脱颖而出了。”比如《目之所及》所抓住的母女之爱折射出的,就是与很多影视剧中提到的父子、父女关系不同,也是中国社会中更为独特的亲情关系。

另一方面,审美力则关乎团队的搭建与项目的把控。巫天旭强调“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并不认同制片人“一手抓”的做法,而是更在意如何把合适的人组合在一起,并为他们设定清晰的方向。

“我脑海里面会有一个大致的框架,但是这个框架的实施者是导演,是我们整个的服美化道各个环节的团队,当我把我的一个框架性的想法告诉他们之后,其实我要做的是一个验收的工作,我要去看我的想法在他们的加持之下能呈现出来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这种思路在《目之所及》中就体现在对整体风格与质感的追求上,每一个环节都围绕角色的心理逻辑展开,哥哥苏牧心服装上的“盔甲感”与弟弟苏牧凡衣着的松弛感,就是造型指导雷舒羽从细节上服务于人物塑造的做法。

包括毛鲲宇导演用电影质感的视听拍摄手法所呈现的的精品剧审美标准,正是当下长剧面对短剧冲击时不可或缺的竞争力。随着电视大屏用户的增加,长剧可以发挥质感上足够精致、视听层面足够沉浸感的优势,进而让更多观众愿意停留。

可以说“现实关照”和“审美突破”是承皓影视达成准确率与稳定性的方法论,也是他们的底气所在,这样的坚持不仅是一种创作哲学,更是小而美公司生存与突破的必要条件。



“小而美”制作公司的精准出击

如果说《目之所及》是承皓影视交出的一份优秀成绩单,那么接下来,他们或许可以用更多的项目与稳定的制作节奏,证明好成绩并非偶然。

在承皓影视一年前发布的片单中,还有5部作品正在有序推进,会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以每年一到两个项目的节奏陆续开机,项目类型以女性受众为主,横跨现实、古装、都市情感等多个赛道。

《稳住吧,女王》《开到荼蘼》《果果的婚事》三部现代题材,延续了现实题材的深度切口,以讨论不同年龄、境遇的女性为主题,讨论婚恋观、事业观、情感纠葛的成长之路;《被渣后和前夫破镜重圆了》以仙侠的方式讲述双强男女主的破镜重圆,是团队正在开发的重点古装大IP;《冠盖满京华》则是与编剧洪靖惠合作,尝试原创的古装项目。这些项目看似题材各异,却都承载了承皓影视在现实关照上的共性。



问及巫天旭项目开发的顺序,他笑言,“(编剧)高满堂老师曾经给我讲过一个养鱼逻辑,池塘里放了几条鱼,哪条先长肥了就先捞起来。如果站在一年前看这份片单,《目之所及》也不会是最快的那部,但计划伴随着变化,恰好它先成熟了,就开机了。”

承皓影视作为小而美团队,所有成员都集中于内容开发,作为总制片人,巫天旭不仅负责团队管理,更深度参与创作与制作环节,从开发到成片都会亲力亲为。可以说承皓影视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做到对项目剧本倒背如流,无论是编剧、导演或者演员随时提问,都能即时回应。对于一个轻体量公司而言,这种“全员皆内容”的状态,既是压力,也是优势。

和许多追求规模化的公司不同,承皓影视的目标从一开始就不是铺量,而是精准。正如巫天旭所说,公司只做内容生产,不涉足经纪等业务,把全部资源与心力都投在项目本身。这种聚焦可以保证他们在与平台合作时,项目质量的稳定性,平台看到的不是一个拥有扩张欲的公司,而是一支务实且愿意把剧本一页页翻透的内容团队。



《目之所及》的成功,或许让外界又一次注意到承皓影视这个年轻的厂牌。更重要的是,这部剧证明了团队的方向:哪怕行业仍在冷静期,好的内容团队依然有可能用精确判断和高效执行的“狙击式打法”跑出成绩,进而靠作品本身建立品牌信任。

对整个行业而言,承皓影视以“小而美”团队的姿态坚持做内容,不仅有了亮眼的开端,也让市场看到另一种可能:在等待风口的间隙,依然有人愿意把全部心力投注在内容本身。

《目之所及》只是一个开始,随着片单逐步展开,承皓影视正在尝试用稳定的节奏和真实的作品,搭建属于自己的品牌壁垒。或许正如巫天旭所言,“我们没有资格失败”,正是这种零容错的压力,让巫天旭和他的团队更珍惜每一次机会,也让他们的每一步走得更为坚实。


THE END
*
*